2017年,孟慶鐸榮獲運城市“五小”競賽活動一等獎,被授予“運城市五一勞動獎章”稱號。之后的三年,他陸續獲得“一種原料油槍殘油處理裝置”等4項技術專利。今年4月26日,孟慶鐸登上了運城市第二屆“河東工匠”技能大賽發布會的舞臺。當接過運城市委副書記、政法委書記劉文華頒發的“河東工匠提名人選”獎牌的那一刻,他心潮澎湃,為自己多年的堅持感到無比欣喜、無比自豪。
真心澆灌
2014年10月,34歲的孟慶鐸走進安侖,成為一名技術工藝員。
初來時,新建的炭黑二分廠正處于試開車階段,管道堵塞、操作不規范等問題讓他有些手足無措。但身為東北人的他,性格開朗,做事踏實,下決心攻下壁壘。
2014年11月,離地面僅30厘米高的風送管道出現堵塞,孟慶鐸用不銹鋼管去疏通,但物料附著力強,反而管壁內部越粘越多。用水沖了幾次也沒效果。孟慶鐸索性躺在管道下,把手臂伸進管內,一把把往外掏。見此景,身旁的同事也紛紛躺在管下,伸起了一只只手臂。幾個小時后,瑟瑟發抖、身心疲憊的他們才一個個顫顫巍巍地起身,稍休息一會,又忙著清理現場。孟慶鐸這一舉動,讓大家刮目相看。
翌年4月,8米高空的106管線突然出現泄漏,但內部的炭煙溫度高達450度,這一棘手問題讓大家望而卻步。孟慶鐸安排大家搭好支架,做好安全等準備工作。剛起身上高架的他便被同事攔了下來。“你兩百多斤,這架子撐不起你!”同事一邊爬高架一邊開玩笑地說。孟慶鐸將玻璃水涂抹在保溫棉上,遞給同事,“一定得看準泄漏點,一次成功。”雖這么說,但這種補漏的材質遇上高溫會立刻硬化。稍有偏差,就得用鏟子鏟掉重新再來。上去的同事嘗試了幾次都沒補成功,孟慶鐸二話沒說就上了高架,鏟了貼,貼了鏟。數次努力后,孟慶鐸笑著朝地面做了個勝利的手勢。
為充分了解現場,孟慶鐸挨個崗位過。白天,他跟崗位工一起上班,哪些操作不規范,哪些作業時長需多少……晚上,他認真總結員工實操的缺失點,列出培訓計劃。一個多月后,他依崗位實際情況組織編寫了18本作業指導書和多套培訓方案。
傾心耕耘
辛勤耕耘,堅持付出。2017年,孟慶鐸被集團公司任命為炭黑廠廠長。他的頭等大事就是培養人才,全面提升全員綜合能力。他發現有的員工進廠都一、兩年了,稍復雜的操作也是懵懵懂懂。有的老員工操作順序不正確。為此,他把自己原來列出的崗位指導書等內容下發到崗位,要求員工按規定操作。同時,他還要求各班、各工段列出設備保養、維護的周期、節點、方法等。為進一步提升員工技能,他針對新舊線的差異,依據工藝技術、設備材料等進行分類,親自對老員工及剛入廠的新工給予不同的理論講解及實操培訓。數月的持續培訓后,新鮮的血液注入了整個團隊。
就在孟慶鐸主抓員工技能時,集團公司為擴充產能,開始了8到11號線的籌建工作。雖然新建炭黑線的設計、施工等較以前有所成熟,但負責協調和監理的孟慶鐸仍不放松。圖中有啥不合理、設備選型怎么樣,他都結合經驗一一對比,并每天跟蹤進度。稍有疑慮,他都會及時指出,直到施工方和設計院給予合理合規的答復為止。有次,他發現8號線的尾氣放散設計的位置不合理且為手動放散。他在會上講出其安全風險。經過研討,最終更改了位置,取消了手工放散。
在他的建議下,有幾十余處不合實際的問題得到變更解決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2018年,8至11號炭黑線陸續一次性開車成功。
花自盛開
炭黑線穩定生產,孟慶鐸心里比誰都高興。但他知道,凡事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
依托安侖的平臺,孟慶鐸在大家的幫助下,勇于研發和創新,積極組織并參與特色炭黑新產品的開發和生產。同時對環保系統、生產線工藝系統進行革新改造,善學善用的他在安侖總經理史文倉的帶領下進一步成長。
去年,安侖接到一家N231品種炭黑的訂單。經會議討論,需在9線調試。若按之前計劃,沒有一、兩天功夫完不成實驗。但在生產之前,安侖總經理史文倉就組織傳授了新的生產理念和計算方法,僅3小時,大家就高標準地生產出了客戶所需要的商品,不僅生產線迅速轉回到原定的產品生產上,且減少了大量次品的產生。這一套高效率的思路及實踐著實讓人震驚。其實,孟慶鐸在之前也參與了各類產品的參數對比、化驗分析等工作,他還把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列出系統化清單,拿出措施,從源頭、過程上超前把控,實現了生產與實驗的高效切換。
去年11月,安侖一種附加值較高的炭黑產品出現控制不穩定、合格率較差的情況,他運用新理念,召集廠內技術人員小組研討,對其全過程的質量、指標、設備或其它影響因素等逐一列出詳單,并與一線員工溝通交流,查找原因。隨后,一條條控制細則誕生,產品合格率得到了大幅提升。
集團全面推廣杜邦安全管理項目,更是讓好學習、善鉆研的孟慶鐸心中向往。在系統變更管理上,他發現7線集冷鍋爐泄漏,便組織相關人員對照杜邦標準,一條條分析,一步步去做,實現了變更的風險可控。他還將實際崗位中的各類工作方法進行匯總,加入到對班組思想觀念的培訓中。
如今,在孟慶鐸的帶領下,炭黑廠生產穩定運行,但他仍不懈怠。目前,他安排廠部管理人員依實情定目標、拿措施,確定方向和時間節點,向更高的目標邁進。